养德   开智   健体   立美   尚劳
您的当前位置是: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 >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 > 中学教师如何做好观课议课

中学教师如何做好观课议课

发布时间: 2013-04-22   | 来源:本站原创 | 点击数:3668

——兰州一中教研沙龙侧记

    2013417下午,教研处在致远楼313教室举办了教研沙龙。金东升副校长做了题为《中学教师如何观课、议课》的主题报告。学校教研员和部分教师参加了活动。

    金东升副校长从观课、议课的概念、意义、内容、方法、原则、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等方面,结合本校实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对策。现将报告的要点摘录如下:

一、观课、议课的概念及重要性

    观:既听又看之意,观课比听课更贴切;议:发表意见,讨论、商量之意,议课比评课的人员关系平等。观课、议课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性的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动,是更新教学观念、交流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方法、展示教学艺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手段。观课是为了学习,议课是为了交流。议课以观课为基础,观课以思考为基础,思考问题越深入,议课的价值越高。议课过程必须要有教师的广泛的参与,否则议课就缺乏价值。

二、观课、议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观课中存在的问题:

    1.公开课不提供教学设计;

    2.不理解观课的意义;

    3.观课者前期准备不足—不熟悉教材;

    4.观课者目的性不强。

    议课中存在的问题:1.重听轻评;2.敷衍了事;3.平淡肤浅;4.面面俱到;5.参评面窄;6.以偏概全。

    原因:1.认识不到位;2.评议方法不当;3.缺乏严密组织;4.专业水平不高。

三、观课前的准备

    1.熟悉教材。熟悉学习内容,弄清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了解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2.熟悉目标。观课时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看出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

    3.熟悉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便于领悟教学方法的内涵,学习借鉴教学方法的特点。

    4.勾勒出大体的教学设想(情景、问题、资源开发、解读、活动方式、评价等),为议课提供一个参照体系。

四、观课时如何记录

    1.一级指标:教程程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时间分配(按先后顺序提纲挈领记录);

    2.二级指标:记录情境、过渡语言、引导的技巧、评价方法、利用课堂生成资源的情况,偶发事件的处理情况、练习内容与形式;

    3.三级指标:记录对一些问题的思考或自己的见解,以免遗忘

五、议课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议课要有利于教师发展,让教师意识到教学亮点的价值所在,意识到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不足以及原因探析。

    2.导向性原则。议课要从有利于对教学的诊断和教学改革的推进。

    3.客观性原则。议课要从实际出发,从观察到的、感受到的、测量到的情况出发,评价恰如其分,不能想当然,要让老师心服口服。

    4.分层次评价原则。有经验的教师与处于成长期的教师在评价标准上要有所区分。 

六、议课的内容

    1.议教学目标;2.议教材处理;3.议课程资源开发;4.议教学思路设计;5.议课堂结构与容量;

    6.议教学方法(课堂活动方式);7.议教学手段(包括媒体选择);8.议板书设计;9.议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表述、解读、语言、教态、板书、操作);10.议教学效果。

七、议课的策略

    1.先总后分;说优议缺;有详有略;提出建议。

    2.抓主要矛盾,议核心问题,议问题本质。

    3.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既要有专业知识,又要有教育理论知识。

    4.评价有层次,有针对性,有指导性。

    5.对事不对人,不偏不倚,语气带有建设性,既诚恳又中肯。

    金东升副校长最后强调,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将学习、思考和实践三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就必将有助于建立起一个个学习型组织,造就一批批研究型教师。

    报告结束后,老师们就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交流了自己的看法。范多宝主任希望各位教研员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理论修养,深入研究课堂教学,在观课、议课中发挥指导和引领作用。同时,他指出,学校将加强校本教研的过程性考核,将各位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过程,以积分的方式列入年度教研考评。

 

                                                                                                                                              教研处

                                                                                                                                二〇一三年四月二十一日


陇ICP备170048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