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德   开智   健体   立美   尚劳
您的当前位置是: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 >教学成果 >教学活动 > 2010-2011-1学期兰州一中“中青年教师研究课”评课情况总结

2010-2011-1学期兰州一中“中青年教师研究课”评课情况总结

2010-2011-1学期兰州一中“中青年教师研究课”评课情况总结

发布时间: 2012-03-09   | 来源:本站原创 | 点击数:8245

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有效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调动广大教师研究课程、研究教法的积极性,提升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我校课堂教学质量,加快高效课堂建设,推动学校“名师工程”进程。我校于2010年11月29日——12月2日举行了兰州一中“中青年教师研究课”评比活动。本次评比活动共有17位教师参加,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美术、体育共九个学科,评课评委认真参加听课和评课活动,各教研组对授课教师的上课和说课进行了认真的评议,现将本次“中青年教师研究课”各教研组点评材料进行总结(评比结果将另行公布),希望各位参评老师认真学习评课点评材料,并总结教学中成功的做法和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语文组——授课教师:李占祥、孙红红

    这次研究课活动中,李占祥老师和孙红红老师分别选取高一必修2模块中散文单元的《囚绿记》一文与高三首轮复习知识点分项训练中“扩展语句”这一复习要点进行教学设计。

    首先,在这次听课活动中,从组内听课到学校公开课以及课程评点所有环节中,组内所有老师以备课组为核心群策群力,全员参与,体现了语文组融洽和睦、互相扶持、彼此切磋的良好教研氛围。

    其次,两位老师的研究课都体现了“新”和“勇”这两个特点。

    李占祥老师的“新”体现在“教材新”“板书新”“理念新”三个方面。“教材新”表现在大胆选用新课标教材中的新入选篇目为教学内容,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板书新”表现在折线式板书双线并行,良好地梳理出了文章的叙事、情感两条线索。“理念新”则表现在充分利用高一语文教材,培养目标学习意识,很好地体现了语文组高一、高二语文教学与高三冲刺复习接轨的教学思路。而“勇”则表现在勇于设置难点和知识突破点。将“托物言志”的主旨表现手法作为教学突破点,激发学生思维,较好地深化了教学目标,内化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孙红红老师的“新”表现在“导入新”“方法新”两个方面。“导入新”表现在大胆地从生活中取材,富有生活气息,将知识的鲜活表现呈现在学生面前。“方法新”主要表现在老师的循序渐进的层次教学设计,而由易到难,由简至繁的逐层深入的教学方法在高三的教学中是使学生记忆效果最好的一种教学手段。“勇”在孙红红老师的课上主要表现在教态放松、语言清晰流畅,亲和力极佳的课堂教学表现上。作为一个高三语文的教学新手,孙老师从容自信的风采,敢于挑战难点的勇气都是值得肯定的。

    最后,两位老师的课也给我们带来了思考,譬如“课堂上的话语权在谁的手里谁就是课堂的主体吗?”其实,无论是师生平等还是以学生为主体,我们都必须先承认“知识是主体”这一个大前提,在清晰传达知识的总要求下认真做好课堂设计,满足学生学习知识的技能需求和心理需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最好体现。

    当然,两位老师的课也都还有瑕疵,李占祥老师对课堂的驾驭可以更自信一些,孙红红老师的练习设计可以更具有知识的针对性,但所有老师都认为两位老师勤奋钻研的精神、勇于挑战难点的决心,踏实朴素的教风,亲和有加的教态都是我们兰州一中语文组的优良传统的又一次集中体现。希望两位老师继续秉持这一传统,在语文教学的路上迈开步子,走得更稳、更有力。

数学组——授课教师:许娟、石磊

    许娟老师的《三角函数的性质及应用》是一节高三复习课。本节课首先对相关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复习、归纳与总结,知识准确、方法灵活,语言流畅,能从学生实际出发,授课兼顾知识学习与方法指导,很自然的将教师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领者,师生互动,很好的营造了学生探究的氛围。其次许娟老师能将本节内容从高考的考查角度作了必要的阐述,引起学生对本节内容的高度重视。例题的选择代表性强,难易适中,讲练结合,特别是对于典型例题着重强调解题的关键点,重视解法的优化,强调解题技巧,对于不同题目,变式灵活多样,总结归纳的解题方法有代表性。希望今后能注意对学生的易错点的点评。

    石磊老师的《异面直线及夹角》是一节立体几何新课。老师在上课过程中,首先通过提出问题,探究异面直线及夹角的定义,之后通过练习总结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方法。老师课前准备充分,重点突出,课堂设计合理,在教学中能充分注意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这三种语言的转化,并且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引领学生思考,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解决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方法。对于教材内容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适当的拓广与引申,课题的引入设计巧妙,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充满好奇,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希望今后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更准确熟练的运用数学语言,更好的驾驭课堂。

英语组——授课教师:殷文涛、郝倩

    殷文涛老师授课内容为 高二英语(上) Unit 9 “拯救地球”的听、说热身课。本节课以杰克逊的摇滚“地球的呐喊” 令人颇感视听震撼的短片开场,将学生带入了保护地球生态和拯救地球家园的情景之中。殷老师的课节奏鲜明、环环相扣,师生互动、交流自如。课件设计角度独特,教学思路新颖脱俗,让学生在一种亲切而又不失凝重的氛围中,针对拯救地球这一重大话题,听专家讨论(听力材料),尽畅抒胸臆(听说练习),借英语这种工具使本节语言教学课成为了一节生动感人的环保意识唤醒及迅速自觉行动的号令。殷老师对课堂调控有序,对学生循循善诱,口语表达风趣幽默,教态亲切自然,启发恰到好处等特点均给人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

    郝倩老师是一位登上讲台刚满三年的年轻教师,但她却选择了高三复习阶段的教学难题:“解析英语阅读中长难句”作专题研究课,就学生在阅读理解中经常遇到的长难句,用语法结构分析和意群解构处理等手法进行探讨,解决了学生在英语阅读理解中往往自觉读懂但却不不能正确作答的问题。郝倩老师的教学设计独具特色,既有句型综合复习又有典型例句点拨,让学生初步认识应对英语长难句应当从何处入手,建立处理长难句的基本思维模式。教学素材精选了各地最新高考题,经过严谨思考,准确定位,给学生以正确引导。青年教师敢于挑战难题的精神,教学设计的细致态度,教学课件内容紧凑,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等令人耳目一新,年轻教师的迅速成长的确令人刮目相看。

物理组——授课教师:杨静春、董雷

    杨静春老师的课《电流表和电压表》是一节新授课。大家认为本节课设计思路好,容量大,多媒体应用到位,真正体现了它的不可替代性。问题设置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对学生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学生配合积极,教师表述简练、清楚,教学效果良好。教师一致认为这是一节较精彩的课。

    大家也认为本节课在一些细节方面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在新课的引入时,可将电表放入电路中结合实际问题引入会更好。再比如作为一节实验理论课知识讲解、分析是到位的,单对方法总结没有太突出,使得学生在实际计算时费时较多,以致教学时间安排前松后紧,影响了本节课的完整性。

    董雷老师的课《曲线运动》也是一节新授课。大家认为这节课引用资料丰富,举例生动,教师能较好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较好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但本节内容简单,学生对涉及知识较易理解,而课上没有让学生进行一些必要的训练,所以在课堂容量方面本节课显得不足。另外,由于所列图片太多,冲淡了本节课的重点。教师们还就教态、语言表术等方面的问题对董雷老师提出了一些建议。

化学组——授课教师:储欣、刘海林

    储欣老师的《第十五讲 ——二氧化硫、环境保护》是一节高三化学复习课。储欣老师虽然是第一次进行高三总复习,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很有创意,通过一张图和六个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对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氧化物的通性等化学性质进行了系统的复习。授课过程中储老师教学语言清晰亲切,富有激情,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配合默契。但由于教学设计中容量太大,有些教学目标在本节课中没有完成。

    刘海林老师讲授的也是一节高三化学复习课,内容是《第二十讲 ——氨、氨盐》。刘老师和储老师一样,虽然是第一次上高三总复习课,但本节课教学目标制订全面、具体、适宜,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目标”叙写的操作性较强。课堂上从氨的各知识点入手,对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进行全面的复习,课堂教学条理清晰,各环节的结构严谨、环环相扣,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但由于本节课密度较大,教学重点还不够突出。

生物组——授课教师:罗媛媛

    罗媛媛老师的《糖类的代谢及调节》是一节高三复习课,本节课的特点如下:

    1、引课自然、朴实:以生活中大家都熟知的饮食与健康引课,提出问题。

    2、重点突出、难点解决到位:备课中提出的问题紧扣考纲,对高二、高三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对高考中出现过的知识点敏感。教学内容紧扣考纲。在解决血糖的平衡、血糖的调节、糖尿病人发病原因等重点、难点知识上,对血糖的平衡、血糖的调节、糖尿病人发病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以解决实际问题入手,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了重点知识,难点得到了解决。

    3、节奏较合理:上课开始有点紧、有点急,但整体的教学行程节奏合理,缓急适当。

    4、上课仪态欠佳:语言表述清楚,但教态单一,肢体语言不够丰富。

    在今后的教学中,希望罗媛媛更加多用心体验教学方法,重视课堂气氛的调解,合理把握教学节奏,结合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政治组——授课教师:门强强

    门强强所做研讨课的课题是《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整节课门老师主要采取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等多种教学方式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作为高一的新课程教学研究课,本节课有很多值得探讨和拓展的问题;从年轻教师的成长和培养来讲,本节课可以作为大家学习参考的教学案例;主要优点有:

    1.教师基本素质较高,语言规范精炼,表达准确到位,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授课很有激情、富有感染力,讲解点拨充分到位,课堂气氛活跃。

    3.对教材的挖掘能力较强,基本功扎实,对教材进行了大胆的开拓、创新和应用。

    4.课程资源开发准确有效,对课堂生成性资源把握得当、分析及时,课堂调控能力较强。

    在肯定这节课的同时,建议门老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加强集体备课,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学习,充分利用和发挥集体的优势来提高自己,大家相互交流、学习,共同进步。

    作为年轻教师的研究课,本节课是成功的,是值得大家深入探究的,但门老师也应该认识不足、找出差距,继续努力,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历史组——授课教师:慕新华

    慕新华老师课前要求学生通过学案分析概括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的背景,梳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并确立的过程。收集有关日军在中国的罪行的资料,概括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重大贡献。

    在实施新课授课过程中采用了学生经过学案分析后自己导入新课的方式来贯彻新课程理念,之后通过总结分析三四十年代日本侵华的史实对日本侵华进行理性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到日本法西斯对人类文明的破坏;又通过与学生共同组织、概括国共两党共同抗战的相关史实,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中国抗战史上的地位以及中共对抗战的巨大贡献;最后又通过同学生一起分析了抗战胜利的原因,帮助学生认识到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整个授课过程突出了重点难点的教学,尤其是体现了教师的情感价值观,教学三维目标基本实现,使新课程理念得以贯彻落实。

地理组——授课教师:舒海琴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是以案例教学的形式来设计的。舒老师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能够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中的三维目标要求,通过对案例(西气东输工程)的分析,重点探讨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对环境、经济、市场带来的影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对如何利用案例教学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也具有很好的探讨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引用大量详实材料,拓展教材内容,通过师生的合作,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最终得到正确结论,并且能够升华到理论的高度,使案例本身起到了举一反三、抛砖引玉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态自然大方,忘情投入,非常具有亲和力,学生必然能够做到“亲其师而信其道”,整个教学活动过程都较好地体现了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探究过程,这些都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的,表现出教师和学生一种流畅、和谐的交流过程,既使学生在一种轻松的气氛下获得了知识,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总之,这是一节比较成功的案例分析课。

    当然教学中也存在前松后紧,设问设计还不够严谨,对教材案例的过于依赖,理论性的系统性还显不够等问题,这也为今后我们对案例教学的进一步探讨和完善提出了新的问题。

体育组——授课教师:郭瑞芳

    本次课授课年级是高一年级,它是本学期高一实行体育新课程后第一节观摩课,本课根据<<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身心发展与社会适应的要求,以终身体育和主动体育观为指导,通过引导、体验、自我展示、互相评价等教学过程,以达到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变“学会”为“会学”,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方向发展。培养学生兴趣以合作进取的良好氛围,追求“懂、会、乐、助、学”的教学效果。

    本课的教学内容为乒乓球的反手推挡、正手攻球(左推右攻组合动作),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上既全面又可操作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当中,大胆地展示自我,循序渐进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更为合理和深入的技术,以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通过发展学生的协调性,灵敏性,促进了学生正常的身体发育而达到增强自身体质的目的。在运动中获得愉悦感、成功感,培养每位学生的表现欲和信心,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

    教师在各个教学环境的设计上考虑比较周全,充分地体现了教师对本课的驾驭能力,准确的教学语言和优美的示范动作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 ,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体味乒乓球的技术要领,通过教学提高了学生对乒乓球的学习积极性,完成了教学内容和任务。

音美组——授课教师:马 睿

    马睿老师的《美术作品可以什么都不像吗?——走进抽象艺术》一节课具有如下特点: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带给教师最大的变化是思想观念的改变。伴随着思想观念的更新,我们的教师正在以更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完成着我们的艺术教育工作。马睿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表现从容自如,教学手段丰富,教学风格独特鲜明,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效率高,效果好,有思想,态度严谨认真。

    教师的教学思路是教学行为的灵魂所在。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中,对教材、大纲及学情研究透彻、把握准确。教学目标明确、具体,重、难点的把握准确到位。教学过程的内在逻辑结构清楚。以实例引入新课引起学生兴趣开始,以不断深入的问题设计逐层推进教学过程,满足了学生在欣赏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在一问一答中给学生以启迪,衔接的巧妙而自然。可见教师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

    高中年级阶段的美术鉴赏以欣赏艺术作品体会艺术语言为主,主要在于增加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这堂课真正体现了“与学生同乐”。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充分调动了学生欣赏的热情,与音乐的结合欣赏更满足了在欣赏中视觉与听觉的综合感受。强调学生对抽象艺术的个人主观体验和感受,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给学生思考和表达(动口、动手)的机会和时间;用探索研究的方法,创造性的解释、理解抽象美术作品。

    在本节课中,学生在增长基础知识、学习欣赏方法、陶冶个人情感、锻炼个人意志等方面收获很大,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道德信念和价值观有较大帮助。

教务处
2010.12.24


陇ICP备170048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