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德   开智   健体   立美   尚劳
您的当前位置是: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 >学校概况 >文化建设 > 校训“弘毅”

校训“弘毅”

发布时间: 2012-03-09   | 来源:本站原创 | 点击数:17212

1515552701652001291.jpg

兰州一中的校训为:弘毅。出自《论语· 泰伯章》: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弘毅,《集解》引包咸注:弘,大也。毅,强而能断也。章炳麟《广论语骈枝》说:此弘字即今之强字也。《说文》:毅,有决也。任重须强,不强则力绌;致远须决,不决则志渝。

《论语·泰伯章》曾子说的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是: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己任,不是很重大吗?直到死才能罢休,不是很遥远吗?

根据曾子的这段话来看,当年学校定弘毅为校训,旨在培养学生成为能承担社会、民族重任的栋梁之材,要求学生做到志向远大、意志坚强,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利益不怕艰难险阻、任重而道远。因此,弘毅做为校训可概括成:“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八个字。

要对士不可以不弘毅做比较深层的理解,就必须对士做一诠释。因为弘毅的要求对象是士而不是其他。士:即今天所说的知识分子。士在孔子的心目中是君子,即有文化、有特长、有修养的人。君子喻以德、小人喻以利,孔子对君子、小人区别的标准说是道德修养。这里的“”泛指道德、理想、精神。由此可见。当年学校把“弘毅”定为校训,不仅仅是要求学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坚强的意志,同时也要求全体教职工视培养具有弘毅精神的学生为己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历史雄辩地证明,正是有了这种弘毅精神,兰州一中才得以生生不息,不断发展。

教育做为文化的组成部分,除了受到一定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外,还受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所谓民族文化传统,是指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对现实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的文化特质或文化模式,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凝固性,同时它又具有变异性和创造性。因此,弘毅不仅是兰州一中的校训,而且是兰州一中的传统、兰州一中的灵魂、兰州一中的象征。

弘毅作为百年老校的校训,在当今已有它新的寓意和内涵。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变革的时代,改革开放的大潮更加勇猛的冲击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引起社会深层次的变化。在这样一个变革时期,民族文化传统必然会随着时代的变化,吸收各种异质文化而创造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文化。如果说,当年学校以弘毅为校训,则是为了培养改造社会、振兴民族的有为人才,那么,今天我们以弘毅为校训,则是为了培养跨世纪的一代新人,使他们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为社会主义祖国的四个现代化,为人类的和平、进步和繁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教育要走向21世纪,核心问题是贯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抓好人的现代化和教育现代化,而在这二者之间前者是关键。因为人的现代化是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一个现代化的未来的人,应是一具主体性高度弘扬的人,他既要有现代化意识和创造才能,又要有良好的个性修养和健全的心理和道德品质,既善于开拓、竞争,又能团结、协作;既要有敢想、敢做的创新精神,又要有严格缜密的科学态度,同时又善于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关系,使其得到协调互动的发展。做为兰州一中的学生,要以弘毅校训为座右铭,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严格要求自己,鼓励、鞭策自己成为一个21世纪的合格人才。作为兰州一中的教师,要高扬弘毅精神,脚踏实地,登高望远,不断吸吮新思想,不断释放新能量,不断钻研业务,精益求精,以良好的师德和高超的育人艺术培养现代化的未来人。唯此,兰州一中定能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陇ICP备170048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