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德   开智   健体   立美   尚劳
您的当前位置是: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 >德育园地 >家长学堂 > 兰州一中为何要禁止学生将智能手机带到学校

兰州一中为何要禁止学生将智能手机带到学校

发布时间: 2019-03-06   | 来源:本单位 | 点击数:11305

t01db3add3e9c04a8ee.jpg

兰州一中禁止学生将智能手机带入校园。为什么这样规定?让我们探讨一下。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于2018年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72亿,新增网民为4074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5.8%。有学者在江西省某中学做了一份关于中学生使用手机的调查报告,结果显示70.4%的学生拥有自己的手机,带到学校的高达95.5%,放在书包和口袋里的高达91.7%,而且81.1%的同学认为不会影响自己的学习。从以上两份报告可以看出,手机不可能从我们的世界剔除,中学生使用手机逐渐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

对学生能否用智能手机,网上一直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可以使用手机,他们认为青少年可以利用手机进行学习和社交与自我发展。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应该禁止青少年使用手机。

支持青少年使用手机的一方认为,信息化时代,禁止使用手机吃力不讨好,是禁止不了的。智能手机中的学习软件,可以帮助学生看到许多名师的教学资源;手机查阅资料的强大功能、与老师同学互动的功能,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许多疑难问题;手机里的音乐、视频,可以帮助学生放松身心、了解社会;手机的游戏、社交功能可以让学生避免孤独,快乐成长;青少年的自制力可以培养,应该相信他们,引导和规范他们正确使用手机,趋利避害。

反对者认为,青少年使用智能手机,弊大于利。根据美国的一项全国性的调查研究表明1991年至2016年中,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包括自尊,生活满意度与幸福感等,在2012年后突然下降,研究表明,花时间参与活动如运动阅读,甚至是做家庭作业的青少年都更为快乐,而花更多时间玩游戏,参与社交媒体等的青少年都不那么开心。有机构对美国100万青少年的调查研究表明,对社交媒体的过度使用造成了青少年的抑郁。根据在江西某中学所做的调查,手机的用途中,与家长联系占40.2%,发短信玩游戏占47.7%,时尚占12.1%。现在的手机应用中有很多搜题软件,一搜答案就有了,虽然交给老师的作业正确无误,但有几道是学生自己真正搞懂的?社交软件成为学生谈恋爱的工具;有的学生深夜躺在被窝里偷偷看视频、玩游戏,视力严重下降,上课无精打采,学习成绩急剧下滑;有的学生路上看手机,造成多起交通事故;有的学生迷恋网游,购买游戏币,盗刷家长的信用卡,等等。通过手机,学生虽然获取了一些信息,但这是以牺牲身心健康、学习成绩、甚至生命为代价。有医学专家指出,使用手机时间过长,会导致青光眼,甚至失明。有一则微信文章,标题是“如果你想毁掉自己的孩子,请给他一部手机!”

使用智能手机各有利弊,我们反过来先看支持者观点:充分发挥手机作用的前提,就是青少年的自制力。青少年能否管住自己,不在上课的时候使用手机?对此,我们可以想一想:青少年的自制力是否强于成人?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以人群来断定,只能说是因人而异。但总体上,成人的自制力应该强一些吧?但是,当我们观察身边的人,绝大多数离不开手机,只有到了老年,老眼昏花之时才会尽量少用它。成人尚且如此,青少年更是不容乐观。书包或是口袋里有手机,总会忍不住想看一眼。现在网络信息十分庞大、繁杂,对青少年的诱惑很多,因浏览各种信息浪费掉的时间,肯定不会少。不经意间,大好时光就白白浪费了。

t01041727dc567b69cf.jpg

国家层面禁止将手机带入学校已经比较多了。日本很早就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去年法国政府也明令禁止学生将手机带入校园。2018年8月30日,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等八部门制定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公布,方案要求,学校要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要进行统一保管。

家长知道这些规定后,要给孩子讲清楚手机使用的利弊,讲清楚国家的有关规定,更要强调在学校使用智能手机是非法的、违规的。如果家长默许或允许孩子把手机带到学校,本身就无形中让孩子形成无视规则的心理,对孩子的成长十分有害。

也许你会想,那完全禁止不是更好?根据研究,每天完全不使用数字媒体的青少年要比使用不到一小时的青少年的幸福感少一点,随着时间的增加,幸福感逐渐降低。适度使用手机还是可以的。有时,家长和孩子的联系,离不开手机。所以,可以购买非智能手机。如果通过技术控制青少年对手机的使用会更好。但要在家里或周末,在家长的监督下使用。

大多数孩子,只要家长坚持,就可以不要智能手机。也有一些孩子,逆反心理比较重,就要因势利导,给他买手机的同时,要商定好手机使用的原则和时长,不能将手机交给孩子就一了百了。发现问题了,也不要气急败坏地摔掉手机。两种极端的做法,都不利于孩子的教育。就是有些网络上的信息,甚至游戏,也不都是负面的和有害的。玩游戏,也不是犯罪。所以,孩子偶尔出现这些行为,家长不能以看待犯罪分子的眼光去评判他们。孩子的抗诱惑能力,是在抵制诱惑的过程中增强的。如果把孩子关进保险箱,与世隔绝,他是不会有抵制诱惑的能力的。将来到了社会上,面对泥沙俱下的信息,太单纯的孩子肯定无法融入,更谈不上“出淤泥而不染”了。人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智慧,主要在于面临许多两难选择时如何趋利避害。

家长对孩子使用手机的限制,一定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家长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己少用手机,腾出时间多陪伴孩子读书、聊天、运动。现在的孩子,都会将心比心,独立思考。他们会想:手机危害很大,你们大人为啥要用?你们能一直用手机,凭啥不让我们用?为什么武断地说,我们青少年没有自制力?因此,家长和孩子商量,确定使用规则,双方相互监督,努力遵守规则,才是真正的教育。

总之,禁止学生将手机带入校园,除了学校和老师的教育、管理外,家长也有重要的责任。各位家长一定要在百忙之中,教育和引导孩子按照规则做事,合法、科学地使用手机。千万不能把孩子交给手机而“解放”自己。


(供稿:兰州一中教研处  范多宝,图片来自网络)



陇ICP备170048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