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德   开智   健体   立美   尚劳
您的当前位置是: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 >校史馆 >百年记事 > 奋起战疫 向死而生——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战疫纪实

奋起战疫 向死而生——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战疫纪实

发布时间: 2020-03-31   | 来源:本单位 | 点击数:7366

本应春暖花开时,却万家闭户,田野萧疏。庚子鼠年开年,国人就是以洞藏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生命历程中注定的特殊时期的内修。

这一时期,国人与世界联动的方式,就是关注手机微信里的每日疫情告示、阅读学习强国平台里的疫情报告,或者就是和家人一起从电视里谛听疫情特别报道。排山倒海的信息,大都是关于国人生命安危疫情变化;最深入人心的消息,还莫过于十四亿人民闭门禁足,静如处子,为中华民族做贡献。

疫情突袭,神州大地风雨如晦。缺口罩,缺消杀物资,缺药品,缺医疗救命床位,缺救死扶伤的医生。万民悲催,怎忍听,成年女儿为救老母,阳台上敲盆三天求援救;怎忍看,六岁小儿惊颤颤陪伴倒地辞世的爷爷,独居斗室不敢出门。在这家国危急时刻,习近平总书记领导的党中央,运筹帷幄,各级党委政府临危协调,共产党员先锋模范带动前后。武汉三镇快手先出,一千四百万人口的超大城市,瞬间封城隔离。国家急速建成各类方舱医院,火速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以保全万千家庭的安危于一旦。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疫情,钟南山院士八旬出征,李文娟院士古稀操戈,逆行冲在最前线的是白衣天使。他们在除夕之夜辞别亲友,舍却一头秀发变光头,防护服内九零后少年汗滴如雨,口罩下美女护士耳畔勒痕如沟。四万二千多名医护人员,舍生忘死,在武汉三镇——这座历史上英雄辈出的城市,打响了没有枪炮轰鸣的阻击战,这场向死而生的战疫,因为这些英勇的白衣战士,平添了严肃和敬意。

对一所示范性高中而言,正常开学是特殊时期的奢侈期盼。然而,最终飞速扩张的疫情,使所有期盼正常学习生活的师生的美好愿望落空。面对着畅家巷社区的检疫入口,空空荡荡的弘毅院,一度萧索寂寞。就在此时,甘肃省教育厅组织召开抗疫视屏会议,全体教职员工细心学习,领会精神。紧接着,学校召开行政会,积极商讨战疫对策,紧急动员,倡议全校教职员工做好两手准备,准备如期开学——若不能如期开学,就一定要做好线上指导计划,线上教学指导,争取将疫情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并在第一时间,迅速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制定防控工作方案。各处室、年级部、教研组积极联动,教务处、教研处组织部分党员、骨干教师开展网络授课培训,准备教案,熟悉软件;并建立录课教师培训群,努力推动、开展网络教学,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落到实处。学校制定了《兰州一中疫情防控期间教学工作预案》《2020年春季推迟开学期间兰州一中学生在家纪律要求》《兰州一中疫情期间学生自主学习及教师线上指导教学计划》。高三年级部率先探索网络教学的方法和途径。2月2日下午,疫情防控期高三教学群组建;3日早晨,王文槐校长、马继林副校长,教研处范多宝主任、高三年级部叶文玉、刘跟信两位主任召开协调会,在指针教育的帮助下,组织录课培训。探索利用百度网盘存储视频资源、指针教育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模式进行线上学习指导。确保了高三教学按时进行。高三部分骨干教师,录制学习指导课共八次。

2月24日,高一、高二年级开始网络教学了。在各班在线上召开了新学期第一次主题班会,动员同学们做好“停课不停学”的思想准备,在学校统一安排下,高一年级探索用QQ群进行录播,高二探索用钉钉群进行录播或直播。高三年级在前期录播课的基础上,利用钉钉平台全面进行直播教学。总结前期线上教学经验,3月11日学校教务处、教研处、学生处联合发出告知线上教学详情的《通知》,学校决定从3月16日开始,全校实行在线直播教学。年级部安排课表,班主任负责各班建群及在线管理学生学习,教师按照课表完成教学任务,努力做到减时不减效。

在开展紧张的网络教学的同时,学校也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开发了“兰州一中学生疫情防控信息上报”系统,通过微信,每天上报健康情况;通过钉钉平台,每位教师对健康状况进行上报。各班班主任对在外地的人数、姓名、返兰时间、搭乘交通工具等情况,仔细摸排,做到心中有数。学校严格做好校园封闭管理,并做到定期消毒,从不间断。总务处购置了红外体温成像设备2套、手持红外测温仪3把、额温枪60把,消毒液20箱等紧缺防疫物资。随后,学校又第二批、第三批购置储备了开学必需的防疫物资。兰州一中北京校友会和其他校友捐赠防护服10套、额温枪30把、各种类型口罩7300个、消毒液150瓶、医用酒精100斤、红外成像测温仪1套。全校上下一心,做好了师生走进校园前的疫情防控及物资储备准备工作。

            

一、反思历史,激发自信

 

兰州一中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百年名校。建校初,莘莘学子就历经了列强蹂躏中华的悲惨的历史时期。曾记得,刘尔炘总教习在甘肃文高等学堂门口两侧愤书楹联:我都是黄帝子孙,俯仰乾坤,何堪回首;看那白人族类,纵横宇宙,能不惊心。这成为师生永恒的醒世良言,激励着后学,为祖国强大、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刻苦学习。刘尔炘先生率先为爱国模范,传播儒学,兴办实业,赈灾济民,鞠躬尽瘁。一时文高等学堂后学竞起:赵元贞留学归来,以科技救国;水梓开创中学校新建制,兴学促教;金树仁坐镇新疆,报效国家;张一悟成长为甘肃最早的共产党员,与同志创建中共甘肃特别支部;杨静仁挺身而出,领导抗日教育救亡。百年间,学校后起鲁效祖、邓宗、牛载坤、王汝冀、杨清汉、邓春膏、水天同、牟月秋、黄中天、陆润林、裴正学、蒋文澜……挺身在时代的洪流里,彼时多少英雄豪杰。

故天必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增益其所不能。清苦的生活学习条件,往往却成为激发学生心智,磨炼意志,涵养品德的最强动力。校史载,水梓校长长校 “甘肃省立第一中学校”时期,呈准借用织呢局房屋添作学生第五斋舍(宿舍),令学生一律寄宿,以加强早晚自修和体育锻练。土炕通铺,几个人挤在一盏光线微弱清油灯下看书;不少人自带干粮、自煮少盐寡油的清汤面充饥。每天清晨起床,匆匆漱洗完毕,便以饱满的热情奔向校园朗读或去操场健身。

此后,学校又经历了抗战辛甸办学时期。当时,在面临日寇敌机轰炸的危急关头,学校被批准迁址,去时任校长的张作谋的家乡——山大沟深的临洮辛甸办学。在交通困难时期,租马车运送教学仪器、设备、图书。学校在当地租住民房,师生上下一心,课余时间平地修操场,自力更生搞土建;编写歌词,在校园里唱抗日歌曲,在辛甸集市演街头剧,与当地老百姓水乳交融。这一时期,师生互助友爱,学习氛围浓厚,往往是在夏夜蛙鼓声里,书声朗朗。抗战的社会环境,中共党员及爱国教师,更大地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知识报效祖国的热情。学生们学习功课力争上游,生活自理能力、与同学老师的相处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当学校搬回兰州小沟头旧址时,一代栋梁已经暂露头角。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历史告诉我们,越是艰难困苦的时期,越是能够磨练人的品性,激发人们的潜能;越是艰难困苦的时候,就是英雄豪杰现身的时机。生活永远不能提前告知,下一刻等着我们的是什么,但我们却要能够以百倍的勇气,战胜生活中的不可确定。这就需要培植胜利的自信心,去迎接光明的未来。一部厚重的校史,留给我们的经验,就是在艰难险阻中,勇于担当,必能实现思想境界的腾飞,必能育出国之英才。当一个人把自己的愿望与国家民族的愿望结合起来,就一定会在人民群众的事业里,实现自己的理想。今天的兰州一中,是社会的一分子,在时代的潮流中,我们理应和社会同呼吸共命运,勇于战胜逆境,超越自我。


二、珍惜当下,时不我待

 

疫情突如其来,一切都非昨日。更好地面对当下,是每一位师生的必修课。线上教学两周以后,为学生、家长、教师所肯定的线上直播课,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线上教学经验在不断丰富,线上教学的优势不断凸显。学生能够随时向教师提问得到解惑,教师能够及时准确统计到作业情况,互动加倍增强;教学反馈及时,直播课教学效果良好,受到师生的追捧。线下视屏后,是一群爱岗敬业的教师呕心沥血的热情付出。疫情,阻不断学校和学生的血肉联系;疫情,阻不断教师和学子的心心相连。我们看到,诲人不倦的教师,在电脑前敖红了双眼,只为把最精湛的课程,直播学生的心海;嗷嗷待哺的学子,屏幕前全神贯注,只为把这来自学校的珍贵哺育,细细吮吸。

或许,只有在此刻,我们才能真正意识到,按部就班的上课下课,上学放学,是何其珍贵。你所感知到的岁月静好,原本是有人在负重前行。今天,当时间的尘灰,覆盖了每个人的每一段生命,我们将要以何种姿态,面对今天。在曾经的波澜不惊的岁月里,我们是否还保持有对平凡幸福的敏锐的感知力。

今天,我们的足不出户,换来的是十四亿人的健康安宁;今天,我们放弃最为普通的自由,是为了明天更好地在蓝天下翱翔。我的聪慧的学子,或许在居家的慢节奏生活里,又深深嗅到母亲端来的热牛奶的馨香,此刻的你,是否在内心久久回味这一份母子情深;我的辛勤付出、鲜有假日的教师,或许在客厅的地板上,你又重新体验了陪幼儿共做手工的天伦之乐。或许,来日好友重逢,你会感激这一段特殊的时日,是它教会了我们怎样和自己相处。或许,有一天,你还会感恩这一段慢节奏家居的日子,是它带来了和家人甜蜜共处的时光。当我们享受了闲暇,享受了亲情,享受了自由支配的时间,我们都会感恩这样的特殊生活:是它——全球爆发新冠疫情的磨难,让我们内心更加丰富,让我们的精神快速成长。

珍惜寸金光阴,是兰州一中百年间的优良传统。甘肃文高等学堂建校伊始,陕西维新大学士刘光蕡就任总教习(校长),积极筹建学堂,兴办实业,并亲自承担教学重任——日理万机、焚膏继晷每至子夜,实为珍惜光阴的典范。早在省立第一中学校时,据甘肃最早的共青团员——校友王子光回忆:1926年寒假到了,他曾和几位校友相约,假期不睡懒觉,要效仿祖逖闻鸡起舞,由学友李侠侬执笔写成了《早起歌》:“ 劝大家早些起来, 爱惜好光阴, 贪恋衾香不起床,志气必消沉。试看工农兵学商,谁不起鸡晨,时乎!时乎!不再来,一刻值千金。” 约定清晨一起唱《早起歌》,之后各自温习功课。以此为例,弘毅院里的历届学子,莫不珍惜寸金光阴。

 关于时间,朱自清先生在散文《匆匆》里这样写道:“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察觉他去的匆匆了,伸了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亲爱的你,你的时间去哪里了,在这禁足的寂静的日子里,难道生命就这样毫无声息地流过了么,它可曾留下些微的痕迹。

我敬爱的教师,我亲爱的学生,愿你们在每一段光阴里,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都能把快乐、把充实、把进修德业作为今天的功课,全力以赴,天天向上。

 

三、放眼未来,重铸民族精神

   

时代的潮流滚滚,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在信息时代,一夜间,臭名昭著者有之;半时中,名扬天下者有之。在中学学校教育中,除了知识的传授外,培德育人更是重要的一环。

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少不了反面典型。疫情期间,有人胆小卑怯、临阵脱逃;有人精致利己、无视国人利益;有人身任公职,儿戏律法;有人利欲熏心、贪污救灾物资;有人为免责罚、延误重大信息;有人身兼要职、尸位素餐……诸如此类,不一而足。特殊时期,正是这些反面的镜子,照出了人性百态;然而,更有那一身正气的楷模,在书写着时代的赞歌。我们可以看到,无私无畏的志愿者,接送医生上下班,全心利他;各地平凡敬业的医生、护士、相关人员,主动请缨,奔赴抗疫前线;家境拮据的民工夜以继日建设雷神山医院,援建全体为国捐献薪酬;有九零后俊才彭银华,延迟婚期,奋战前线;有巾帼女医夏思思,抛下稚儿,以身殉职;吹哨人李文亮,敢于发出警戒,一心站在真理这边;钟南山、李文娟院士,凭过硬的专业技术,给国人沉重的内心,照进光亮。

我们有幸生活在这个英才辈出的时代,目睹着历史的真相。作为学校,作为育人者,我们更有义务有责任,担负起育人的最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国难当头的日子里,什么样的人才能凭自己的一己之力,去承载振兴国家民族的重任,这不言自明。钟南山、董宗祈、李文亮、雨衣妹妹……这些人成为了这个时代必需的明星,他们是我们民族坚硬的脊梁。面对严酷的现实,我们的学生,有必要走出象牙塔,有必要亲历风雨;有必要走近人民,走近市井,走进真正的社会生活,以精湛的学识本领成为未来祖国的栋梁。

国难当头,中华民族到了重塑民族精神的时刻。我们的下一代,寒窗十年究竟何方致用,他们究竟以何人为楷模,究竟以什么为毕生追求,究竟以什么为奋斗目标,这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未来。我们的下一代,赖以立足的地球村,应该是万千物种的和谐共生之地,人类理性共存的空间。我们的下一代,理应科学地改造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维护各个物种间的平衡共存;维护民族利益,共享地球宝贵的公共资源,积极投身全球生态危机治理,更好地经营炎黄子孙的生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四、日事日毕,做好表率

 

直面当下,创造最美的人生。我们理当明白,今天流逝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宝贵的一去不返的生命,绝不能浑浑噩噩,虚度光阴。

尽管时空将我们阻隔,但学校教师永远和学生在一起。师生同心,其利断金。在学校领导安排下,教务处、教研处、学生处三大处室,着眼于教育教学,对学生、家长开展了总动员,也从不同的渠道听取着学生家长的意见,积极开设网课。线上指导、直播课的学生方反馈是,能够随时提问解惑、查阅资料,学习效率提高,从而赢得了大量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可以想见,这段日子的家居主动学习,更是能将学生的自律自信自强发挥到了极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个充满自信自强,能够更好地自我管理的优秀学子,出现在阳光和煦的校园。因为,我们坚信,最好的管理,就是自我管理;最好的教育,就是自我教育。而疫情,就这样给我们的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机会。

身教永远重于言传。

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就是给自己的学生做出无言的表率:无论何种情况,身体力行,力争日事日毕。大清湘军统帅曾国藩,遇事思忖再三,掂量再三,结硬寨打呆仗,为常人之所不能为;曾文正公曾以日记方式,日日砥砺自我弱点,日日检省养德,最终以中人资质,成就了家国事业,成就了自我。回望历史,有多少仁人志士,多少服务于祖国社会的才俊,其自我完善的第一课,必当是日事日毕,不教一日闲过。

在这些严峻的日子里,我们时常看到,视频内外尽职尽责的教职员工,在网上探讨,彼此交流,互相学习,全力迎战线上教学的新课题。王文槐校长沉着冷静部署复工开课,王宗信书记加班加点强化党建工作;教务处筹备、推动线上教学指导,教研处参与线上教学、播课研究,总结交流;郑新英主任查找试验播课便捷手段,快速和同事共享;王淼老师为线上复课、建立录课教师群奔忙,叶文玉副主任网上找到了摄像头,立即推荐;王晓纹、赵莽炎组长组织播课心细如发;有老师忍着眼疾,在视频前播课改作业一坐几个小时……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复工复课的赞歌,每一人每一事都是春风化雨,自成楷模。

 

奋起战疫!

弘毅人脚踏实地,雷厉风行,以为人师表的实际行动,使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家长,我们的城市,我们的环境,真切感触到百年名校兰州一中的大义担当所在,精魄教魂所在,爱国爱民的拼搏精神所在。

一中人坚信,逆境背后,是强大的中国共产党、祖国、人民在和我们一起应对。姑且静心,待明朝纸船明烛送瘟神,看万类霜天竟自由。

群体坚定不移的信念,一定能够聚力撑起塌陷的天空,让我们齐心协力,采石补天,风雨过后,一定会是阳光明媚,彩霞当空!


供稿:兰州一中教研处  林红卫


 


陇ICP备170048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