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德   开智   健体   立美   尚劳
您的当前位置是: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 >校史馆 >百年记事 > 开启学者治校时代第一人——刘尔炘先生侧记

开启学者治校时代第一人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校长刘尔炘先生侧记

发布时间: 2018-01-09   | 来源:本单位 | 点击数:6567

在中国,“教授治校”制度最早是由蔡元培先生提出的。辛亥革命之后,民国肇始,首任教育总长蔡元培着手对大学制度进行全新的设计。蔡元培留学欧洲多年,具有坚定的民主主义思想。1912年12月,由蔡元培手订的《大学令》以教育部法令的形式颁布,其中首提教授治校。

1916年底,蔡元培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他到任之后,立即着手改革管理制度,其中重要的举措便是落实评议会和教授会。在他的推动下,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北京大学以评议会、教授会为核心的教授治校制度已基本成型。之后,“教授治校”这个口号逐渐从北京大学传播开来,但这个制度真正得到圆满贯彻却是在清华大学。继罗家伦校长始推,梅贻琦校长将其正式固定合法化。1931年12月梅贻琦校长进入清华大学,由此开启了清华 “黄金时期”,他比前任校长们更清楚也更尊重教授治校的精神与制度,在就职典礼上,他讲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名言。在梅贻琦任下,清华的教授治校体制一直维持到1948年年底,长达17年。梅贻琦对教授的尊重,具体表现在他上任后就开始大力聘请优质师资上。一时间,清华名师云集:顾毓琇、闻一多、王力、钱穆、周同庆、萧功权、潘光旦、冯友兰、朱自清、陈寅恪、俞平伯、吴宓、叶公超、金岳霖、张岱年、吴晗、叶企孙、周培元……这个名单几乎囊括当时各个学科的一代宗师, 这极大地奠定了清华成为一流大学的重要基石。

由于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的成功实践,加之五四运动的推动,以评议会和教授会为核心的“教授治校”制度,于20世纪20年代在各大学得以推行,只不过具体形式和名称各校略有不同罢了。教授治校制度的成败,有历史明鉴,二十世纪初的大学,的确是人才的摇篮。

教授治校不仅风行国内如斯,牛津大学的第三轮改革,最终以要求捍卫学术权力的渐进改革派取胜为善果。进入21世纪以来,牛津大学感到其日益庞大又复杂的机构和日益紧缺的经费都使大学的运行处于危机四伏的境地,只有通过治理改革才能继续保持其卓越的学术品质和捍卫大学治学治校的根本原则。 2004-2006年,在历经两年多的精心准备和激烈讨论之后,牛津大学最终还是否定了胡德校长提出的《牛津治理改革白皮书》及其修正案。 《白皮书》的支持者(正方-激进改革派)和反对者(反方-渐进改革派)都一致认为:牛津大学只有通过治理改革来提高决策的效率和效果,才能保障牛津大学治学治校之根本:学者民主自治。 从结果上看,它让牛津内部一致认识到现有治理制度的问题所在以及改革的根本方向,更使牛津向内部和世界都重申了大学自治、学者治校这一大学最本原的精神理念——牛津恪守了八百多年不动摇的立校之本。在改革的阵痛中,牛津大学成功捍卫了大学自治、学者治校的大学精髓。 

纵观历史现实,学者治校裨益良多。因为学校管理者的学识水平与能力,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一所学校的层次与水平,对学校的发展意义重大。现实证明,学校管理者从优秀学者、名师中产生,是值得肯定也是比较靠谱的途径。无独有偶,百年名校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的兴盛也无不如此。自1902年文高等学堂创办以来,学校桃李争妍,人才辈出。究其根底,就在于这是一所由胸怀天下的大儒学者感召引领的,蕴含着丰厚文化底蕴的学校。百年间,刘光蕡、刘尔炘、杨思、阎士璘、王暕、蒋绍奇、慕寿琪、水梓、李鈵、张作谋、苟秉元、华遵舜、刘鸿勋、白春永……风流人物,层出不穷。民国初年,在刘尔炘、杨思和阎士麟等长校期间,不仅完成了学堂到学校的改办转换,奠定了学校发展的基础,而且启迪、形成了兰州一中的人文精神和书法传统。无一例外的,他们同为清末进士、翰林院庶吉士、编修,是诗人、书法家,都有渊博的知识、显耀的社会声望。名师涵养着名校,名校培养着俊才,源源不断,清溪长流。在这众多的名师中,我们首先介绍一下,为甘肃的教育文化事业做出重大贡献,尤其是为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首开学者治校风气的第一人——刘尔炘先生。

刘尔炘.jpg

 刘尔炘(1864-1931年),字又宽,又号果斋,晚年因修建五泉山,自号五泉山人。近代著名学者、大儒、教育家、诗人、书法家。祖籍陕西三原,后迁居兰州盐场堡。自幼勤奋好学,22岁时(1887年)乡试中举,遂设私塾授徒。26岁时(1891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及编修,在京供职3年,辞官返里,专心治学,培育人才。1903年,刘尔炘被陕甘总督崧潘聘为甘肃文高等学堂(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的前身)第二任总教习。民国元年(1912年10月)后学校改名为全省(甘肃)中学校 ,刘尔忻任第一任校长。文高等学堂创办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二月,始称甘肃大学堂,于次年6月改名,是甘肃第一所新式高等学堂。崧蕃聘陕西治学精透的大学者、著名维新教育家刘光蕡为第一任总教习,刘光蕡于次年病逝后,刘尔炘接任。担任总教习7年期间,刘尔炘在教学上严于督导,循循善诱,深受生徒的尊敬。此外,他还主讲。

从事教育十五年中,看到学生们热衷功名、非八股不读,刘尔炘亲自为诸生谛定读书治学准则:“一宜立志,二宜存心,三宜有抉择,四宜有次序,五宜切己体察,六宜随事力行。”当是历代读书人应该恪守的启聩箴言。他重视实学,反对空谈。在《果斋别集》中说:“国运之盛衰,关乎人才,人才之盛衰,关乎学术,学术纯正,才是实学。”指出中学、旧学搞空谈的弊病,西学、新学讲实用的长处,并说:“学说失之高,杀人胜似刀”,“日逞空谈,是速之亡也”。民族危机深重,他认为实业是拯救危机的途径。他强调为人要耐烦、耐苦和为师要以热肠为本的重要性,并把“热肠”二字作为对事对人和为师之本。他在《果斋日记》中写道:“天地之心,父母之心,君师之心一也,仁而已矣,热肠而已矣。故为师范生者,不可不知热肠为教人之本。热肠而后教不倦。” 刘尔炘KPR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不仅极力反对列强用现代文明手段侵华,时常以民族自尊和忧患意识激励学生,要刻苦学习,以救国爱民为己任。他曾特意在“甘肃文高等学堂”门口两侧愤书楹联:“我都是黄帝子孙,俯仰乾坤,何堪回首;你看那白人族类,纵横宇宙,能不惊心”,成为师生永恒共鸣之醒世良言。

在刘尔炘治校时代,桃李倍艳,后学崛起,赵元贞、水梓、金树仁都为果斋先生门生。百年间,学校后起之秀如云,诸如鲁效祖、邓宗、牛载坤、王汝冀、杨清汉、康启琮、张一悟、邓春膏、水天同、杨静仁、牟月秋、黄中天、陆润林、裴正学、蒋文澜、水均益等等,都成为了服务于社会的才俊名流。以下撷取刘尔炘先生轶事七则,以飨读者。

一、刘尔炘两退牌匾

国家最高元首的奖励,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殊荣! 可刘尔炘却两次决然退回总统给予他的奖匾,甘为孺子牛,不图名、不图利,一心只为灾民办实事,这在军阀动荡的年代是绝无仅有的。1920年,宁夏海原发生8.5级大地震, 甘肃省长函请组建甘肃震灾筹赈处,刘尔炘通过省内、国内及日本东京同乡会等募捐现银30万余两,收支账目定期公开,受到公众好评。1924年春,因办赈异常出力,甘肃省长公署报请民国大总统曹锟,给刘尔炘题颁“痌瘝在抱”匾额一方,他拒不接受,两次退还,并痛陈矫正追名逐利之决心。由省长公署退回内务部予以注销。刘尔炘功成而拒名利于身外,以实际行动,树立了一代大儒一心为公的人民公仆形象,堪称后世楷模。

二、出任校长  倾心教育

甘肃初设甘肃省文高等学堂时,刘尔炘担任了5年的总教习;在投身教育工作的15年中,刘尔炘还主讲五泉书院7年,同时主持并举办了一些学社、讲习所和专修馆,培养了大量人才。此外,他还筹款资助兰州地区和甘肃六县学生赴外省进修和深造,其中就包括曾任过甘肃省教育厅长的赵元贞。赵元贞考入甘肃省文高等学堂,后考入京师大学堂,随后到美国留学。刘尔炘在教育事业上倾注了大半生的心血,1906年又亲自创办了兰州第一所小学校———两等小学堂。民国以后,小学扩充为四所,后来还创办了一所中学。历年来,从这几所学校毕业了学生上万人。1918年,刘尔忻创办了兰州兴学社,这是以资助兰州府所属皋兰、榆中、临洮、临夏、渭源和靖远六县学生赴外省学习深造的一个团体。1921年创立了全陇希社,开办国文讲习所和国文专修馆,专为地方培养高等人才。

三、 五泉山人修五泉

没有孔子,便没有泰山。没有刘尔炘,就没有五泉山。刘尔炘因晚年修建五泉山,自号五泉山人。五泉山,位于甘肃省南、皋兰山北麓。因山上有甘露、掬月、摸子、蒙、惠等五泉,故名。五泉山开辟为文化景观,始于汉代,几经沧桑,现辟为五泉山公园,成为兰州市游览胜地。

五泉山最早与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的传说相与,历史上还曾以五泉为县制之名。五泉山始建于元代,明清时不断增修,但后来遭兵祸大部分毁坏。据载,同治六年(1867年),五泉山建筑又被兵火焚毁,后由地方绅士募款陆续复建,尤其是翰林刘尔炘以私人名义募银四万八千两,亲自查阅资料、走访巧匠、亲自监工,于1919—1924年, 耗时5年半,以工代赈,全面重修五泉山。修缮旧有殿宇,并增修了一批新的建筑,如太昊宫、三子祠、万源阁、层碧山庄等十余处。经过修葺扩建,五泉山形成了殿宇楼阁层叠、廊坊桥榭参差、布局谨严、相互连贯、庙宇罗列的古建筑群。现存的五泉古建筑群,实为刘尔炘于1919—1924年在原来残破的基础上,重新精心设计而建成。竣工后,刘尔炘亲自题写了各种楹联,传世至今。

  四、果斋先生与小炕桌

廉洁奉公,非义不取。刘尔炘创办“八社”,财产甚为丰厚,他管理非常严格,办事必依章程, 他义务服务,分文不取。修建五泉山,工程浩大,刘尔炘出面募银四万八千两,银钱出入均委专人负责,他一尘不染。有一天,包工头去他家里商量修建事宜,见他吃饭用的小炕桌很破旧,随后就悄悄做了一个新的给他送去,不料却引起他极大的气愤,他说:“请你把炕桌拿回去归公,就这张小桌子,我大半辈子都用下来了,怎么可以用公家的财物给我刘某私人开销?记住!不论是谁,今后决然不许这样!” 竣工后,他将费用收支情况刻于贞石,以垂久远。刘尔炘家境清贫,生活简朴,王纯业在《顽石斋杂记》中写道:1931年刘尔炘先生病逝后,因家境困难,亲友们纷纷解囊资助办理丧事,秦家(秦克恭)是多年知交,送了十个银元厚礼。出殡时,自发送葬的人群,从中山铁桥南至西关十字挤得水泄不通。灵柩经过的商铺及住宅门前主动清扫得干干净净,人们摆设香案果品跪地叩送。

 五、春风化雨  德泽后世

刘尔炘享年67岁,1931年(民国二十年)辞世后,以他的学生当时任教育厅长的水梓带头,兰州人民在五泉山为他立了纪念铜像,改五泉山层碧山庄为“果斋祠”,以表对他的怀念。1939年,他的学生赵元贞及其友人创办兰州志果中学(即兰州市二中的前身),以志果之名来纪念这位陇上名儒。秉承师德,经世致用。1950年,赵元贞任教育厅副厅长期间,仍坚持到兰州第二中学授课,深受师生爱戴。刘尔炘以他的精神财富、教育方略、治学经验和德行风范,影响了一代学子,春风化雨,桃李陇上。

六、一个刘翰林 救下半城人

1935年10月27日下午3:45,东关火药库(今畅家巷一带)火光冲天,半个兰州城硝烟弥漫。当天下午3:00左右,刘尔炘铜像落成典礼正在五泉山举行,有关部门组织了与东关火药库毗邻的甘肃省第一师范(今兰州师范)、省立第一中学(今兰州一中)、师范附属小学(今实验小学)、甘肃省织呢厂等单位的全体师生员工去参加典礼,火药库突然爆炸,数百人就此躲过了劫难。爆炸发生后,这几个单位是受灾最为严重的。所以,后来在坊间就一直流传着“刘翰林显灵,救下了半城的百姓”的说法。这尊铜像,是甘肃省主席马鸿宾特别从香港铸造的。事情缘起于“雷马事件”,1931年8月,国民军师长雷中田将甘肃省主席马鸿宾捕押在省会公安局,马家军兵逼城下,省城危在旦夕,黎民即将涂炭,此时刘尔炘挺身而出,极力斡旋,化干戈为玉帛,结果是马鸿宾终于复位。马鸿宾感激涕零,为表寸心,后来铸造了这尊铜像。

七、 陇上鸿儒  多才多艺

刘尔炘是陇上著名学者、教育家、社会贤达, 长于诗词,精于书法,晚年又习绘画,以兰草和山水见长。他的楷书遒丽柔婉,隶书雄朴庄健,坊间流传的墨迹,后人奉为至宝。命书斋名为“磨墨斋”,藏史、子部典籍万余册,65岁时“以所藏书分赠友好与及门诸子”。清平半生,在他身后,留下了宝贵丰厚的精神财富。纵观五泉山保留下来的他编撰、书写的匾对楹联,以及诗文,便可领略到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及深厚的人文素养。诸如题文昌阁楹联:云阶月路引人来,乐水志在水,乐山志在山,随处襟怀随处畅;学海书城延客入,见仁谓之仁,见智谓之智,自家门径自家求。题五泉山企桥楹联:高处何如低处好,下来还比上来难。题五泉山摸子洞楹联:糊糊涂涂,将佛脚抱来,求为父母;KPR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明明白白,把石头拿去,说是儿孙。题五泉山企桥楹联:想过去么,过去便能通碧落;休下来了,下来难免入红尘。还有诸如:KPR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正学废兴关世运,KPR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斯文绝续在人才;KPR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KPR儒藏网——四川高吟树蕙滋兰句,KPR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环顾栽桃种李人。KPR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作雨还云,随时天趣;KPR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钟灵毓秀,他日人才……这些充满思想智慧的名言警句,至今还悬挂在五泉山秀丽的绿荫下,涵养着一代代读书人,向真、向善、向美。 

在刘尔炘先生身后,一代代教育先贤、学者、教育家,前赴后继,呕心沥血,辛勤哺育,换来桃李满园。今天的百年名校——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历经世纪的风雨后,正在焕发新的活力。在新任校长王文槐的引领下,继承名校人文传统,大力弘扬弘毅精神,正行进在踏实做事,以身立言,播桃种李的康庄大道上。

供稿:兰州一中教研处  林红卫



陇ICP备170048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