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德   开智   健体   立美   尚劳
您的当前位置是: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 >德育园地 >德育实践 > 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学规律思考

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学规律思考

发布时间: 2013-03-30   | 来源:本站原创 | 点击数:3870

任新英

(兰州一中,甘肃兰州 730030

【摘要】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剖析了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学规律应用时遇到的问题,折射出了我国的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影响,为今后的高中家校协同教育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心里规律;教育艺术;实验理论;教学实践

教育实际上是一门“动心”的艺术,如果不能把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其教育的效果往往会苍白而无力。所以,很多人把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每位教师甚至家长都应努力一掌握些“心理规律”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并趋利避害地发挥它们的作用,从而科学地引导学生的成长。在从事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笔者深感教育工作者学习心理学知识的迫切性和必要性,通过实践的检验提出以下两条心理学规律必须要长期和深入的研究,以期将心理学实验得出的结果逐步转化为自身的教学经验,最终有效促进实验理论向教学实践的转换。

心理规律一: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着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

    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正是“暗示”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用心理学的规律就是说,如果对学生寄予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学生未来的成果就会有多大!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我也的的确确在努力在运用这一心理学规律,三年下来,有成功的例子,但也有失败的案例。究其原因,我发现,学生到高中阶段其实并不是老师单纯在起作用,反而家庭的影响远大于学校教育的作用。就比如说令我们头痛的“手机问题”,学校三令五申要求不让学生将手机带到学校来,但事实上,有多少学生真正按学校的要求做了呢?家长在这一问题上甚至再起反作用。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有待重新认识。

心理规律二:德西效应

    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来玩了!

    在这个寓言中,老人的方法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

    德西效应在生活中时有显现。比如,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如果你这次考得100,就奖励你100块钱”、“要是你能考进前5,就奖励你一个新玩具”等等。家长们也许没有想到,正是这种不当的奖励机制,将孩子的学习兴趣一点点地消减了。

我班有一个学生叫刘振池,高一进校时成绩   ,学习态度端正,我们任课老师反映学习习惯也不错。通过高一一年的鼓励,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学习终有一些起色。到高二第二学期,学习的状态明显有了变化:不认真听讲,作业也不认真做。在一次自习课上,公然拿出手机在打游戏。后来与其家长沟通,才知道是由于高二考试成绩有很大的进步,家长就买了一部手机(诺基亚,两千多)作为奖励奖给孩子。后来与家长沟通希望不要把手机交给学生,家长欣然同意。但后来才知道该生在会考(学籍27中)的时候,因用手机作弊被通报。家长通过各种渠道将这件事抹平,高三的时候这位学生(通过侧面了解)依然拿着手机,只是拿的很小心,很隐蔽。

班主任的良苦用心很多时候并不能得到家长的支持,学校里掺杂了太多的社会的因素,使得学校班主任的工作很难取得效果。家长不知道:在学习方面,家长应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增进孩子对学习的情感和兴趣,增加孩子对学习本身的动机,帮助孩子收获学习的乐趣,而不是用物质来诱惑孩子。家长的奖励哪怕是对学习有帮助的一些东西,如书本、学习器具都好,而不是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奖励。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心理学规律时有很多不成功的案例,究其原因,家庭问题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期中家长难逃其咎。如果对家长不进行适当的协调教育,或者对家长的教育不够成功,那么,我们学校的教育将会受到很大的阻力,而班主任的工作也就很难开展,这样就更进一步的影响到所有老师的教育教学效果。而如何与家长沟通,引导家长理性大于溺爱,正确主动配合学校教育,将是一个长期的研究工作。

 


陇ICP备170048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