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德   开智   健体   立美   尚劳
您的当前位置是: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 >教研活动 >专业发展 > 合作学习的内涵、要素和意义

合作学习的内涵、要素和意义

发布时间: 2013-04-06   | 来源:本站原创 | 点击数:5063
马红亮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陕西西安)
原载《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5月 第5期)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尔波特(F.Allport)就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强调个体与人际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在20世纪中期美国反种族隔离运动高涨的背景下,合作学习产生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机构广泛开展合作学习,从幼儿园到大学的研究生院都有合作学习的影子,这些教育实践取得了一些令人满意的成果。目前,有许多学习理论都或多或少对合作学习有一些支持,最典型的有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此外,,基于问题式学习、研究性学习以及参与理论都在提倡学习者之间的相互合作。
一、合作学习的内涵
合作学习( cooperative learning)又称协作学习,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等为基础,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方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主要有集体动力理论、自控论原理、目标结构理论、社会凝聚力理论和认知心理学派的发展理论等。
合作学习的基本流程是:教学目标呈现——集体讲授(课堂教学)——小组合作活动——测验——评价和奖励。需要注意的是,合作学习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学术性目标( academic objectives)还包括了合作技能目标(cooperative objectives);不仅仅停留在认知领域,还包含了情感领域(如相互尊重、相互帮助、荣辱与共等)的教学目标;它并不完全否定传统的集体性质的课堂教学,而是兼顾教学的集体性与个体性,采用班级授课与小组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合作学习也并不排斥测验,但合作学习的测验的目的不是为了排名次、分高低,而是为了检查小组任务完成的情况,以及测验学习者的进步情况;合作学习的评价也与传统教学的评价不一样,它变传统教学中的常模参照评价(个体在整体中的名次)为标准参照评价(个体进步分数),同时不仅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有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要深入了解合作学习的内涵,还要区分合作学习与以下几种学习方式的区别。
(一)合作学习与竞争性学习、个体化学习的区别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如何设计学习者与教学材料之间,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上,而忽视了学生之间应如何交互的问题。合作学习的研究者认为,学习者之间有三种交互方式,即竞争性学习,相互竞争,看谁最好)、个体化学习,各自独立学习,其他学习者的成败与自己没有关系)、合作学习。竞争性学习的特点是学习者之间的目标是消极的相互依赖关系,即别人的胜利意味着自己的失败,反之亦然,这是一种“利己损人”的交互方式;个体化学习的特点是学习者彼此独立的学习,他们的成功取决于各自的努力与目标间的关系,而其他学习者的成败并不影响自己的成绩,这是一种“利己不利人也不损人”的交互方式;合作学习的特点是学习者的个人目标和小组目标之间是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即只有小组所有成员都完成各自的目标,自己才能获得成功,这是一种“荣辱与共”的交互方式。在上述三种学习者的交互方式中,竞争性学习与个体化学习在我们的教育体制中很普遍,而合作学习则运用很少。因此,在这种教育气氛中,学生们养成的是一种被扭曲了的、利己主义的竞争意识和漠不关心的品质,缺乏的是相互关心、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技能。
(二)合作学习与小组学习的区别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的教学组织形式,但合作学习不等于简单地把学习者分成小组进行学习。如果在一个小组中,学习者坐在一起,做他们各自的作业,并且他们之间可以进行自由的交谈,这种学习并不是真正的合作学习,因为他们之间没有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如果一个小组被分配了某项任务,然而只有一个学习者把所有的工作完成了,而其他人却在游玩,这种学习也不是真正的合作学习,因为一个合作性的小组意味着每一个成员都有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小组形式的学习必须基于一定的条件才能称其为合作学习。
二、合作学习的要素
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小组形式的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也只有在这些条件满足时,合作学习才比竞争性学习以及个体化学习有更多的教育意义。这些条件是积极的相互依赖、面对面的促进性交互、个体责任、人际交往技能、小组加工。这个条件是构成合作学习的要素。
    (一)积极的相互依赖
合作学习首先需要学习者树立“荣辱与共”的意识。在合作学习中,学习者有两个责任,其一是学习分配给自己的材料;其二是保证所有小组成员都学习各自的材料。这种双重的责任就是一种积极的相互依赖的关系。这种关系要求学生们认识到他们与小组伙伴是息息相关的—— 除非小组伙伴完成了相应的任务,否则他们不会成功的。同时,他们必须不断地调整他们的工作,以便与伙伴们的工作和谐一致。在积极的相互依赖的情境中,学生一方面看到了他们的工作有益于小组伙伴,小组伙伴的工作也有益于他们自己;另一方面在小组中大家一起努力,共享学习资源,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共同胜利。
积极的相互依赖有两个特征:对于小组的成功,每一个小组成员的努力都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整体的任务,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其特殊的贡献。
在学习小组中,积极的相互依赖有以下几种类型。
1.目标的积极相互依赖。个体的学习目标实现与否,与小组其他成员的目标达到与否紧密相关。为了保证学习者有“荣辱与共”的意识以及关心小组其他成员的学习状况,教师必须构建一个小组共同的目标。
2.奖励的积极相互依赖。当小组的目标达到时,每一个小组成员均获得相同的奖励。与此同时,教师可以给出三种类型的成绩:1)评价小组的全部劳动成果,给出小组的总成绩;2)给出个体在测验中的成绩;3)当所有小组成员在测验中都达到一定标准时,给出额外的奖励成绩。
3.资源的积极相互依赖。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拥有完成小组整体任务所需的一部分资源和信息,只有把每个成员所拥有的资源都集合在一起时,小组的整体目标才能实现,这就需要小组成员之间共享资源。
4.角色的积极相互依赖。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并且都承担着特定的对于完成
整体目标不可缺少的责任。这些角色彼此息息相关。
除了上述这些类型的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之外,还有其他的相互依赖关系。如组与组之间存在竞争时,外界威胁的相互依赖关系便发生了。
约翰逊( D.W.Johnson)等人做了一系列的研究,来调查积极的相互依赖的本质以及不同类型的积极的相互依赖的动力。研究发现,积极的相互依赖提供了促进性交互发生的情境;只有明确构建了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时,小组成员间的人际交互才能产生较高的成绩;此外,目标与奖励两者相互依赖的结合比单纯的目标相互依赖更能提高成绩;只有当目标的相互依赖存在时,资源的相互依赖才能提高成绩。
(二)面对面的促进交互
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导致促进性交互。所谓促进性交互是指为了完成整体任务,实现整体目标,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鼓励,相互促进。促进性交互有以下几个特点:个体之间相互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支援;共享所需的学习资源,如信息和学习材料,并更有效的加工信息;彼此提供反馈以改进以后的工作;用批判的眼光审视彼此的结论和推理过程,以使判断能力和洞察能力向更高的水平发展;提倡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不遗余力;相互信任;使认知的低焦虑保持在一个适中的水平上。.
(三)个体责任
小组成员要认识到每个人都必须尽职尽责,不能“搭便车”。如果小组的成功仅靠小组成员中个别人的努力就可以达到,则小组的其他成员会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在个人发展方面,只有那些参与者可能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提高得也更快。而非参与者的提高程度就要大打折扣了。具体而言,为了使每一个小组成员都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当中,避免袖手旁观的现象发生,通常采取以下方法落实个人的责任: )分组时,每个小组成员的数目不宜过多,最好介于,-. 名之间;/)对每一个小组成员进行考试;,)不定时地要求小组成员口头向教师或整个班级汇报其所在小组的工作情况;0)观测每个小组并记录每一个小组成员对小组工作的贡献次数;1)指派一个小组成员担任该组的“检查员”,其工作就是让其他小组成员对其推理过程以及隐含的基本原理做出解释;2)让学习者把自己所学的内容讲解给其他成员。当学习者讲解时,他同时也在解释自己的推理过程以及隐含的基本原理。
(四)人际交往技能
为了实现小组的共同目标,学习者必须:1)彼此了解并相互信任;2)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想法;3)相互帮助,相互支援;4)建设性地解决冲突与矛盾。我们并非天生就具备与他人进行有效交流的技能,这些技能也不会在我们需要时自动的发生。教师必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使他们具备高质量合作所需的人际交往技能,并激励他们在合作性小组中应用这些技能。研究表明,当学习者的社会交往技能越熟练,当教师对学习者社会交往技能的应用给予更多的指导和评价时,合作学习小组的成绩就越高。
(五)小组加工
整个小组是否不断反省他们的工作运行情况,这一环节对小组合作工作的有效性有着很大的影响。小组加工可以定义为对小组工作的反省,其中包括:描述什么样的成员行为是有益的和有害的;判断什么样的行为应该继续保持或者改变。小组加工的目的就是澄清并改进小组成员在相互协作的过程中的有效性。
在合作学习中,有两个层次的加工—— 小组加工和班级加工。为了保证小组加工的发生,教师在每一次班级讨论的结尾,分配一些时间让每一个合作小组思考或反省成员之间应如何有效地在一起工作。这样的小组加工包括以下内容:1)使学习小组内部保持一种良好的工作关系;2)促进学习者合作技能的发展;3)为小组成员提供有关小组合作的反馈;4)保证学习者在思考认知方面的问题的同时,也考虑元认知方面的问题;5)提供给小组促进其成功的方法,并强化小组成员的积极行为。有一些方法可以促进小组加工的成功,它们是:提供充足的时间,提供一些加工的结构,如提问“列举三个你们小组今天做得比较好的事情和一个需要改进的事情”。班级加工是指在全部同学中展开的另一种层次的加工,主要由教师来完成。
当把学习者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要观察所有的小组,分析各个小组要解决的问题,并在各个小组如何更好的合作方面给予反馈。在一段时间以后,教师要对全部的合作学习状况给予总结和评价。
三、合作学习的意义
合作学习对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动机的激发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对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一)智力或认知方面
从幼儿园一直到研究生院,众多的教育实践都证明,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相互合作的学习方式,要比独自学习的方式能取得更高的成绩和效率。此外,1989年的研究也表明合作学习要比竞争性学习、个体化学习更能促进学习者的逻辑推理能力、学习迁移能力的发展["]。许多研究也表明,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为学习者相互的合作增加了观点的数量、质量,激发了学习者的参与情感,同时也增加了解决问题的创意和新奇。在合作学习中,一些学生的观点可以触发其他学习者的思考,并且不同的观点可以引发小组成员考虑更多的解决问题的途径或办法。
(二)非智力方面
实践也证明,尽管学生们的能力、性别以及任务的性质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但是通过参与合作学习,学生们都有了更多的责任感和义务感,相互之间也更加关心,同时他们也更加喜欢教师,并且认为教师对他们的帮助更大。此外,合作学习对于学习者将来建立和维持稳定和谐的家庭、婚姻和友谊大有益处。

陇ICP备170048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