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打印

中华民国时期的学校概况

 

 

 

 

微信图片_20191030170807.jpg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帝制,孙中山在南京组织临时政府,废除“忠君”“尊孔”为中心的封建教育,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念,仿照西方教育的模式,改造旧教育,民国二年的“壬子癸丑学制”,规定中学为4年制普通中学,收高小毕业生。

       中华民国时期(1912-1949),大致可以划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初期,以刘尔炘为代表,是“甘肃省立第一中学的诞生”时期;中期,以水梓为代表,是“甘肃省立第一中学的中兴”时期;后期,以张作谋为代表,是“甘肃省立兰州中学的巅峰”时期。

       期间,学校曾三易其名。即民国元年(1912年)十月改文高等学堂为“全省中学堂”(一说“中学校”);二年(1913年)十月十九日改为“甘肃省立第一中学校”,并定是日为“校庆日”,1982年改为9月29日;二十五年(1936年)一月十三日奉令改为“甘肃省立兰州中学”。

       其学制也几经变化。民国元年(1912年)为壬子年,蔡元培任教育总长,改革清末1902年制订的“壬寅学制”,次年又做了部分修改,合称“壬子癸丑学制”,将原中学堂5年改为4年,即4年制普通中学,不分段,补习科为3年。十一年(1922年)九月提出了《学校系统改革案》(壬戌案),即《壬戌学制》,改中学4年为6年,分为初中(3年),高中(3年)二级。中学6年制,基本上一直延续至今。

民国十三年(1924年)学校才遵部令添招三三制初中生,十六年(1927年)增设高中科,始成为全省唯ーー所完全中学。